当前位置:首页 > 游戏攻略 > 三国杀 > *游戏体会将武列传只羡鸳鸯不羡仙之黄月英

*游戏体会将武列传只羡鸳鸯不羡仙之黄月英

2015-11-10 16:51 三国杀 45 ℃ 0评论

       关于诸葛亮迎娶月英*的故事,民间更是版本甚多。

       相传,月英非常看重丈夫的人品和才智,一心要在婚前试试孔明是否有真才实学——这也难怪,三国时代的特点就是“能人多,欺世*名者更多”。两人婚期定在腊月初八。在成亲的前一个月,月英请父亲向诸葛亮提出了一个“三不”的条件——即结婚时,一不坐轿,二不骑马,三不乘船。诸君试想,在一千年前的东汉末年,除此之外还有何代步工具?孔明总不能要求*步行或者背*过门吧?那倒是能体现诸葛亮的真诚,就是太有损“卧龙”的形象了!

       眼看离腊月初八的婚期越来越近,诸葛亮坐卧不安,急得在院子里、山坡上团团转。“想我堂堂男子汉,满腹经纶,真会被这件事难住?”

       腊月初八,月英出嫁的日子。黄承彦的院里院外挤满了祝贺的客人,当然也不乏看热闹的人——看他黄家姑娘如何到婆家去,看他诸葛亮如何来娶新人。

       快到晌午的时候,隆中附近的黄家山下,出现了一个**的影子,由小到大,越来越清晰。“接亲的来了!”随着这喊声,看热闹的人从黄家院子里涌出。娶亲的队伍中,只见诸葛亮和书童一前一后坐在一个被红*布幔围着的“台子”上。在“台子”下,左右两边各有如同大碾盘一样的东西滚动着,前面有一个似牛非牛、似马非马的东西拉着走。说它是轿子,可没人抬;说它是马,却又不是马;说它是船,却在旱坡上行进。

       大家围上去看个稀奇,有的摸摸这儿,有的摸摸那儿,还有的拍拍那似牛非牛、似马非马的东西。众人围着书童,问这是啥东西。书童乐呵呵地对大家说:“这是我家先生专门为接新娘子造的!”听罢此言,屋内盖头下的月英*心中暗喜——卧龙真不愧天下奇才,得此为夫,真乃上天眷顾!

       又相传,诸葛亮和月英的结合并非黄承彦的“父母之命”,而是自由恋爱的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据说,黄月英小名“阿娇”,生得花容月貌。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,月英*倾慕他,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。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把自己说得奇丑无比,以试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。结果正如前文所述,诸葛亮很*快地答应了。结婚那天,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——她想再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*愿,会不会毫不犹豫地去揭红盖头。没想到,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。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,诸葛亮竟以为接错了新娘。这时,满心欢喜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。

       可以想象,后世新婚典礼中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这世间夫唱*随、比翼齐飞的佳偶固然不少,但能将浪漫演绎得如此智慧,除孔明和月英之外,恐怕再无旁人。正如《三国演义》中毛纶毛宗岗父子的批语——武侯是天上神仙,夫人亦是天上神仙,皆不从人间来者。

比肩先贤

       黄帝之有嫫母,齐王之有无盐,得此而三。

       ——毛宗岗评《三国演义》

       在中国传统观念里,一位好*子不但要“相夫”,在“教子”的问题上也*不能含糊。从这个标准出发,我们不难发现,月英依然是楷模级的人物。

       孔明的儿子名叫诸葛瞻,自幼随月英饱读诗书,文韬武略皆胜常人。尤其难得的是,在夫人的教诲下,诸葛瞻深明大义,懂得忠君*之理。邓艾兵临城下,诸葛瞻毅然携子诸葛尚以寡击众,*终父子二人皆为国捐躯。武侯一家三代都为世人敬仰,湖北省襄樊市的古隆中今日尚有庙堂供奉诸葛亮、诸葛瞻和诸葛尚祖孙三人。其中,月英可谓功不可没。

       《三国演义》的批语中,毛氏父子将月英与嫫母和无盐并列为三大女*楷模。诸位要知道,嫫母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之*,无盐是春秋齐王之*,两人皆为貌丑而贤德之人。即便被写入《三字经》的孟子之母和岳飞之母,也不见后人将其和嫫母、无盐并举。而月英却得此评价,其德行可谓不言自明。